【评论】序言
作者:李媚 发布时间: 2008-09-23 15:33:34
姜健继《场景》、《主人》之后,又推出了《孤儿档案》。
姜健的目光从较为宽泛的场景进一步收缩,进入了个人命运的具体关注。
姜健从“场景”开始就一直坚持着一种肃穆的端庄的拍摄方式。我一直在想,他的这种方式是不是与他的摄影性格有关?姜健一直是个作品不多,但却精良的摄影家。感觉得到,每一个选题都经过了许久的思考,必然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开始动手。而每一个选题都历时几年。由此,足以得见一个摄影家的成熟与品格。
“孤儿档案”应该超越了以上两个选题,需要关注的时间更长久。“孤儿档案”超越了“主人”似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关注,1000个有名有姓的孩子,1000个具体的个人成长历程。姜健,选择了一种更为艰难也更为扎实的行为。
一个人,面对一个地域一群人也许是容易的。一个人,面对一个人则是困难的。困难之处就在于它的具体琐碎平凡或者平淡。心怀全世界不如心怀一个人或者几个人,因为,全世界与一个人相比,显然抽象得多。一个摄影家如果选择一些具体的人作为他长久的拍摄对象,无疑是对于这个摄影家耐力与心智的考验。
具体是一种可贵的品格。
姜健把对这1000个孤儿的拍摄时间定为五年一次,尽力而为。这是姜健的聪明之处,也是姜健对于一个选题可行性的把握。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在意义与可行之中找到平衡点的。
在“孤儿档案”中,姜健仍然采用了“主人”似的拍摄方式,仍然展现的是拍摄对象的全身形象。在这些影像中,让读者看到的不仅只是每一个孩子的面部表情,他们身着的衣服,身体的每一种姿态,都将成为个人的性格写照,透过性格,我们甚至能猜测或者感受他们将来的命运。与“主人”不同的是背景处理,在这些孩子的身后没有具体环境,他们的命运犹如黑色的背景一样茫然而不可预知……
不知道以后姜健在追踪这些孩子的时候,他们的身后背景是不是会有改变?
姜健的摄影让这些孩子的命运成为一种公众事件。从此,他们将在公众的注目下成长。因此,姜健的摄影方式也许是对社会的一个检验:公众的注视与关心到底能持续多久?
从《孤儿档案》开始,摄影在姜健的行为中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摄影,它与艺术相关,与社会道义相关,与个人命运相关,与社会问题相关,也与自己的生活密切关联。这是摄影优越于其它视觉表达的特殊之处。摄影是能够把一个点开掘成为一个广阔疆域的视觉方式,摄影内涵的多样与丰富性,摄影所能涉及的范围与能量,值得摄影家努力地开掘。摄影是什么能是什么?值得我们永久追问。
《孤儿档案》使姜健从此有了具体的注视,1000个孩子的成长与命运将成为他生命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与牵挂。我们祝福这1000个孩子,也祝福姜健!
2006年元月